您现在的位置是:政治动向 >>正文
繁忙港口再现:5月重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4.2%,宁波港创历史新高
政治动向63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6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亿吨,日均环比增长3.2%。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 ...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疫情的宁波逐步好转,长三角的新高港口再次繁忙起来。
6月2日,繁忙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港口港创5月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再现装箱日均环比增长3.2%。月重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
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96万标箱,日均环比增长7%,并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长江三峡和西江长洲枢纽船闸共通过货物3130.8万吨,同比增长1.2%,日均环比增长8.3%。而宁波舟山港在继4月首次突破“300万箱”大关后,5月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完成超3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超16%。同时,全港集装箱航线增至299条,同样刷新纪录。
“5月以来,全国港口航道保持畅通,主要生产指标稳定向好。”此前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说。
航运大数据供应商亿海蓝提供的数据则更加直观:5月24日,上海&洋山港塞港指数为1.95,在锚地的船只数量6艘,在锚等待时间中位数5.09小时,在泊船只数量23艘;同一天,在宁波&舟山港口最新的塞港指数为26.28,在锚地的船只数量45艘,平均塞港指数为0.58,在锚等待时间中位数24.35小时,在泊船只数量38艘,均处于轻度拥堵区间。
“一二月份的时候,大家还在观望整个疫情的影响,航运受到一定影响,但三四月份开始就逐渐恢复了,4月开始同比就增长明显。”一位港口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了解,当前,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日均量的84%,并继续呈恢复性增长态势。
货物回升
在此之前,部分船东正处于“四处找货”的状态。
上述港口人士表示,疫情以来,航运业突破了传统的腹地概念,将腹地扩大到全中国的范围内。
“比如,原来深圳的货就在深圳出,上海的货就在上海出,但随着航运成本上升,上海的货拉到深圳,陆路成本可能只需要几千元,但节省的航运成本就能上万,陆路拖车成本远远小于航运成本。”上述港口人士表示。
此外,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停靠在上海港的货船货物拉不满,因此,还需要停靠其他港口运货。
缺货的情况,在新疆兴鸿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占林也深切感受到。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以来,受到俄乌战争影响,加上疫情导致供应链不畅,到欧洲的货物少了30%左右,汽运运力一下闲置下来。
“汽运闲置率比较高,运价也下跌严重。像去年的时候,我们从乌鲁木齐拉的国际的集装箱,到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土尔尕特这几个口岸,运价是3万块钱,现在跌到一万五了。”马占林表示。
货物出不去,货物少,成了疫情之下困扰企业的难题。
“现在企业也比较艰难,我们也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有一些国际线不能做了,我们就把这些车辆调配出来一部分,转用国内的线。”马占林表示。
不过,随着疫情逐渐好转,港口吞吐量迅速回复。比如,部分公路受阻以后,水路和铁路运输有所上涨。
“疫情来了以后,运输结构明显调整。原来都是公路港口拖车集卡运输,但现在通过水路,通过铁路进来的比例开始有所提升了,特别是在在长三角,长江支线的海铁联运非常火爆,货源明显的拓宽了。”上述港口人士表示。
政策加码
事实上,5月航运快速恢复和政策息息相关。
据了解,码头是全封闭作业,国务院要求要保畅通,码头是不能停的,因此码头把所有外面的员工都全部集中到码头去干活。
上述港口人士表示,1月份遇到疫情的时候,所有员工进到港区,只进不出,在港区里面封闭作业,外来的集装箱卡车司机不能下车,无接触零接触,这样就保证港区里面没有被防污染的机会,将对港口的影响减轻到最小。
“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强化港口航道协调调度和区域联动,努力统筹好港航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刘鹏飞表示。
据了解,在重点港口生产方面,交通运输部保障重点港口全天候作业,协调班轮公司保障上海港等港口出口航线船舶运力和舱位,大力推进“公改水”“公改铁”,及时协调解决前期上海港公路集疏运不畅等问题,着力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
交通部数据显示,我国集装箱港船舶平均在港时间、在泊时间分别为1.98天、1.04天,明显优于国外主要集装箱港口平均水平的3.3天、2.4天。。
同时,交通运输部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区域为重点,从五个方面高效统筹水运疫情防控、保通保畅和安全生产工作。
在上下游方面,交通部引导上港集团等港口企业采取重箱库场使用费优惠措施,中远海运集团等国际班轮公司减免滞箱费等费用。港航企业与重点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企业加强供需对接,优先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需求。
此外,还要保船舶运力投放,引导国际班轮公司保障上海港等港口出口航线航班和舱位投入,增加现货市场在线订舱投放量,运价总体继续下滑。
在这一系列政策之下,6月我国航运还将进一步回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Tags:
相关文章
6月份宁夏煤冰价钱小幅下滑
政治动向商务部尾要斲丧质料市场监测系统数据隐现,2022年6月,宁夏煤冰价钱1508.75元/吨,降降2.2%,其中:烟煤、无烟煤价钱分说为932.5元/吨、2085元/吨,分说降降4.5%、1.2%。迎峰度 ...
【政治动向】
阅读更多厦门不少民企危中寻机 复工玩起“新花样”
政治动向转型做新业务、研发符合需求新产品、转战直播解销售难题……民企危中寻机 复工玩起“新花样”厦门姚明织带员工调试口罩耳带新设备。海西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 ...
【政治动向】
阅读更多增强人大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政治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一年来,常委会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2个报告,检查5件法律实施情况,组织开展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作出2项决议。依法依规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57212件次。 ...
【政治动向】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煤炭保卫战怎么打:两天8次重磅表态,严防囤货居奇
- 环保板块内5只个股触及涨停,国林科技受多家投资机构关注,飞马国际“摘帽”就收关注函「环保周评榜」
- 淡季不淡! 纺织行业掀起订单热,可持续制造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从“零的突破”到领跑奖牌榜,冬残奥上的中国速度
- 国资委明确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年11个月卖了250万辆,今年销量将突破300万
- 1月猪肉价格下降逾40%,龙头猪企趁机扩产抢占市场
- 年内行业融资超200亿,“十四五”机器人将驶入“高端化车道”
- 工业“碳达峰”目标来了!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 消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黄金周叠加“双十一”刺激,粮油食品上涨超10%
- 2021年央企成绩单公布:全年营收36.3万亿创历史最佳,国企改革70%目标顺利完成
- 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超7000亿元
- 国内消费成绩单来了!疫情下11月份消费增速回落,网上零售额大增逾15%
- 哈尔滨“战风雪”:多条高速封闭,列车晚点,菜价基本平稳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超1.2亿吨,成交额破50亿
- 生猪养殖跌破盈亏平衡线,猪肉股却接连上涨,年后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品牌影响力报告为城市文旅发展、招商引资提供重要参考
- 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变局:聚焦特殊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 环评“放管服”改革成效卓著:涉及总投资近14万亿,“两高”相关投资额同比下降三成
- 环保板块整体走势疲软,“龙头股”平均跌幅超2%,正和生态先涨停后跌停 「环保周评榜」
- 家禽行业疲软,饲料价格上涨,前三季度圣农发展净利下降79.6%
- 固废行业进入黄金时代!三聚环保领衔,环保板块强势跑赢大盘「环保周评榜」
- 现货连降7轮、期货小幅反弹,焦炭价格未来走势如何?
- 两大保险巨头资管公司先后换帅,超六万亿险资何去何从?
- 俄乌冲突下中乌贸易几近停摆,或致玉米价格上涨,警惕猪价被推涨
- 连续3个月提及融资担保,国资委对央企划定红线:总担保规模不超集团总资产的40%
- 六部门发文促RCEP高质量实施!连续5年缩短负面清单,开放步伐再扩大
- 央企实现首月“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均两位数增长,2022年国企改革有哪些看点?
-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 15省公布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明年有望实现“18连涨”
- 猪周期见底?猪价攀上18元大关,生猪养殖进入盈利通道
- 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作用,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航运政策创新
- 旺季不旺!养猪企业整体销量价升量减,未来猪价还会再涨吗?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发布,哪些地区最具投资潜力?
- 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交卷: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苏州查处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案
- “猪王”温氏股份去年巨亏超130亿!养鸡挣的钱填不上养猪亏的窟窿
- 安徽为何新增这家国企?两大央企增资,生态环境产业集团来了!
-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粮食生产,扩种大豆迫在眉睫
- 关税调整了!954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降税“朋友圈”再扩大
- 工业增长搅动三季度地方GDP排名:江苏逼近广东,湖北增速稳居第一
-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傅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 明年1月1日北京医保定点扩增,养老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等将纳入
-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 全国百强县排名:前10强长三角占9席,昆山连续7年位列第一
- CPI重回“1时代”:蔬菜价格上涨,叠加去年低基数
- 龙口:宜居宜游促振兴,美丽乡村再升级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过度索权?隐私政策晦涩难懂?工信部出手治理APP侵权乱象
- 人人争当“卖碳翁”!上海将建区域性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减排量对接碳市场
- 物流央企“巨无霸”来了:整合全国海陆空资源,重塑国内物流格局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发布!17省入围,粤苏渝占近半壁
- 政策保驾护航,2022春节消费迎来“开门红”!
- 商票爆雷事件后又遭评级下调,市值蒸发百亿牧原股份回应“能充分应对”
- “十四五”节能减排划定目标:单位能耗5年下降13.5%,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8%:两年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多部委密集发声支持中小企业
- 开年CPI跌破“1”!猪肉价格同比跌4成!
- 金龙鱼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中央厨房业务有望成为新亮点
- 环保龙头走势疲软:浙富控股受累“妖镍”跌幅逾8%,*ST美尚创历史新低「环保周评榜」
- “算法严监管”时代来临:四部委新规剑指平台“大数据杀熟、二选一”
- 谁是过去5年最有影响力城市?京沪居首,香港持续衰退,昆明大连掉出前20
- 地处强市如云的苏南板块,镇江如何跑出“产业强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