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记者网 > 街头风格
国资央企释放强烈反腐信号:又有7人被查,新集能源原董事长年薪超140万元
新闻记者网2025-07-01 13:49:02【街头风格】0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国家对于反腐败一直是零容忍,这次对央企高管的审查和调查也体现了国家对直管企业的反腐深入,更显示出国家对于打击腐败的决心。”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6月8日,人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查新长年中央企业7名管理人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董事涉及南航集团、国资中煤集团、央企又有源原兵器工业集团、释放国家电投、强烈国机集团、反腐东风公司等6家单位及下属公司,信号薪超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即A股上市公司新集能源(601918.SH)原董事长杨伯达名列其中。公开资料显示,杨伯达今年3月22日刚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和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国家对于反腐败一直是零容忍,这次对央企高管的审查和调查也体现了国家对直管企业的反腐深入,更显示出国家对于打击腐败的决心。”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反腐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对于国企的治理是重大利好。有利于企业的合规,进而健康发展企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石;也利于董事、监事、高管等正确履职,极大利好公司治理中的“有效制衡”要求。
百万年薪董事长被查
公开资料显示,杨伯达出生于1970年9月,现年52岁,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他曾任徐矿集团三河尖煤矿副总工程师,夹河煤矿生产副矿长、矿长,徐矿集团生产部部长,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董事,新集能源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2021年8月底,新集能源董事会同意选举杨伯达为董事长。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年报数据发现,早在2020年作为新集能源董事、总经理的杨伯达,税前薪酬就达到125.29万元,超过了时任董事长陈培,为公司最高;2021年,杨伯达的税前薪酬为123.94万元,是公司高管中薪酬最高的;2022年,杨伯达的税前薪酬涨至141.69万元,仍是公司薪酬最高的高管。
今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披露了94家央企负责人2021年度薪酬信息。2021年,94家央企“一把手”平均年薪约70万元,83%的央企“一把手”年薪在6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其中,年薪在90万元以上的共有10位,并无年薪超百万的央企“一把手”。而新集能源的母公司中煤集团董事长王树东2021年的年薪则为71.18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今年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公布的对已落马的国资央企高管处分通报中发现,涉事人员“靠企吃企”主要发生在选人用人、工程建设、资金使用、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有的是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向下属单位负责人“打招呼”的方式,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从中收受巨额贿赂;有的是违规决策进行投资,造成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损失风险等。
而央企管理人员接受审查调查信息集中发布,释放出持续深化整治国有企业领域腐败的决心。
健全制度“不敢腐”
事实上,这是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集中发布的第9批国资央企管理人员接受审查调查信息。
最近的几次集中发布分别是,5月25日通报中央企业7名管理人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5月12日通报中央企业7名管理人员接受审查调查;4月23日通报中央企业5名管理人员接受审查调查;3月23日通报中央企业5名管理人员接受审查调查。通报涉及电力、油气、煤炭、兵工、化工、汽车等各个领域的央企。
可以看出,国家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释放严字当头、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然而,国资央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想有效遏制腐败,需要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方面三位一体同时有效发力且持之以恒。”严学锋向本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第一不敢腐,关键在于健全制度,主要是法律、企业内部惩罚制度,让腐败成本大于、远大于收益;第二不想腐,关键在于两方面:首先,健全正向激励机制,让人可以光明正大地谋利(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例如推行市场化的薪酬、强有力的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这对国企而言尤其重要。而长期以来这是国企的一大短板,成为很多人贪腐的“理由”。如果光明正大赚钱多,不想腐的可能性自然高。其次,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比如做人正直、善良,以贪腐为耻,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应该以身作则,个人持续修身之外是建立、践行良好的企业文化。
第三不能腐,需要企业健全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智能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必须做好分权制衡、让权力运行透明化。
国有企业列为反腐败重点领域
央企国企是今年反腐的重点领域之一。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将国有企业列为反腐败重点领域强化部署,强调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
而国资央企反腐的重点,则是紧盯重点对象,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紧盯重大项目、物资采购、并购重组、国企混改等关键环节,对靠企吃企、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顽症坚决亮剑、重拳出击,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
严学锋坦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惩治腐败,推动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特别是把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制度成为正风反腐的利器。当前应该说已建立了长效机制,是常态化的反腐,并非运动式反腐。对于国企董事、监事、高管而言,认清这种新现实、真诚地心存敬畏、守法才明智,这是顺势而为,不要再心存侥幸、逆势而为。同时,董事、监事、高管们应真诚自爱、真诚守法、忠实履职。
刘学认为,央企和国企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织,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代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果,然而有很多国企、央企的干部忘记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使命。“我们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会放任任何腐败行为,无论是央企国企的领导干部还是其他国家工作人员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央企、国企的负责人要洁身自好,珍惜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为人民服务。”刘学向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25)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中国288个城市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回升
- 全年仅俩月盈利!猪企如何飞跃猪周期?|2023中国经济年报
- 前9月对外投资增速不减,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年内利润持平或提高
-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 34个都市圈仅8个地区人均GDP超全国!专家:集聚效率不够,县域应成为打通城乡的枢纽
- 11月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降幅再次扩大|快讯
- 盈利121亿元!国铁集团前三季度客货两旺,营收增长16.1%
- 土地二次污染背后的环保争议:土壤污染治理法规十年渐进,谁该为“旧账”买单?
- 增长7.1%!前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8326.4亿元|快讯
- 铁路技术装备展来了!新技术装备集中亮相,深化国际铁路互联互通
- 铁路建设年末加速,多条新开工线路密集落地
- 时隔6个月出口金额再次回正,11月进出口向好趋势明显
- 中国出台“新大气十条”,环境部正面回应“大气污染治理影响经济”论
- 消费回暖明显!11月社零增长9.6%|快讯
- 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公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快讯
- 2023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出炉: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谁是新的领头羊?
- 最快1小时18分可达香格里拉! 丽香铁路今日开通|快讯
- 买猪肉又便宜了!三大猪企10月收入继续下滑,生猪养殖何时能够走出“寒冬”?
- 动人一幕!全盲“女飞人”刘翠青夺金后,与她的两双“眼睛”深情相拥|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10月工业生产有所加快,装备制造业仍是回升亮点|快讯
-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如何“出招”?
- 前十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万亿新增国债将于四季度发力
- 11月消费同比增长创下半年新高,预计外出及服务消费明年将继续扩张
- 清华大学研究:过去四年山东、辽宁城市健康水平提升明显,上海跃居全国第一|快讯
- 商务部最新定调:外贸回稳向好势头不变,明年有望回正
- 疫后首个常态化春运开始了!火车票今日起开售|快讯
- 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 CCER市场重启只欠东风,中国碳交易市场最后一只靴子即将落地|2023中国经济年报
- 215家沪市央企三季报成绩单来了!合计净利润1.68万亿,超八成实现盈利
- 住建部定调2024年楼市:重提房住不炒,“好房子”能成为房地产先立后破新赛道吗?
-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连升”,服务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 天津西至大兴机场最快41分钟可达 ,津兴城际铁路今起正式开通|快讯
- 增长7.4%!前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7亿元|快讯
- 特写|亚残运会首金得主谢毛三: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三部门:从横琴经“二线”进入内地,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的可予以免税放行|快讯
- 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由升转降,10月CPI、PPI双降
- 预计发送旅客6300万人次!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快讯
- 49.0%!12月PMI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仍延续扩张|快讯
- 房地产业指数拖累,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两月下降|快讯
- 11月CPI下降0.5%背后: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不及预期,年底或有所回升
-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 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0.2点|快讯
- 今日起手机12306开通春运期间学生、务工人员专区预约购票功能|快讯
- 1179万人!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稳就业政策从何发力?
- 前9月吸引外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商务部多举措稳外资|快讯
- 港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速,能源转型路在何方?
- 直击暴雪中的新发地: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购销依然火热
- 生态环境部:全国统一CCER交易系统近期将上线运行|快讯
- PMI连续两月下行背后: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产需双双小幅承压
- 49.4%!11月制造业PMI微降,仍低于荣枯线|快讯
- 2023年全国百强主城区、新城区榜单发布:苏粤数目最多,杭州这一城区实现跃升
- 设立“国家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专章,新《公司法》落实国企改革重大部署
- 降幅继续缩窄!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8%|快讯
- 多条高铁同日开通,铁路建设年末加速跑|快讯
- 31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公布: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或超8万元!
- 部分受甘肃地震影响铁路已开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中|快讯
- 直击链博会!一辆智能汽车“读出”中外供应背后的链式合作
- 百亿上市央企深科技董事长被查,任职期间平均年薪超300万元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
- 杭州亚残运会首金诞生!中国皮划艇队选手谢毛三夺得金牌|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中国首位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卸任,曾主持中国加入《巴黎协定》谈判|快讯
-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 去年完成投资7645亿元!2024年计划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快讯
- 同比增长126%!前11月铁路客运持续增长|快讯
- 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2%,预计2月回升至阶段性高点,今年仍处低增长区间
- 2.1万亿元!11月中国出口由降转增,或拉动明年全球贸易增长
- 直击牧原媒体交流会:公开回应争议,“不跨行只养猪,有信心穿越猪周期”
- 直击国考现场:考研降温为何考公人数激增?有的热门岗位1700人在竞争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民间投资略有下行|快讯
- 雄安新区又有新动向!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快讯
- “高铁急送”来了!最快4小时门到门当日送达|快讯
- “往年买一个,今年买一箱”!记者调查水果价格为何全线大跳水
- 11月固投亮点多:制造业投资创半年来新高,房地产有望进一步改善
- 10月PPI下降2.6% ,环比持平|快讯
- 占比近五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导A股年底并购大戏
- 百亿订单信号!有望实现全球船舶接单“三连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 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微增0.2%|快讯
- 冷空气“解救”煤炭价格,会开始新一轮涨价吗?
- 49.5%!10月PMI降至荣枯线下|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