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记者网 > 古代文明遗迹
古陶瓷溯源破局: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新闻记者网2025-04-03 22:55:43【古代文明遗迹】8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大数据、算法结合,安全、准确地对文物‘验明正身’,是文物数字化的第一关,科技赋能最终为的是让文物‘活起来’。”壹据技术总经理陈俊华对记者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
假如文物能够“活起来”,古陶那么,瓷溯考古研究、源破海关缉私、局科技赋司法鉴定等方面面临的文物多个难题将迎刃而解。
近年来,活起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古陶发展,大数据、瓷溯云计算融合正被运用到各行各业。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更是首次把文物大数据的采集及利用纳入规划纲要:提出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科技化文物保护。文物数字化呼之欲出。
4月6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携手北京壹据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壹据技术”)合作开发的一套古陶瓷溯源在线分析系统通过评审专家结项论证。《华夏时报》记者在结项论证现场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多位考古研究院、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经过质询、论证等程序后,在项目结项意见上签字通过。
据了解,该系统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覆盖了广泛地域的窑址,目前已经形成包括100多处从唐代到明清的知名窑址,采集了近百万条陶瓷主微量元素数据的古陶瓷釉面成分大数据库。同时,壹据技术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的古陶瓷智能检测程序结合手持式XRF也正式迭代亮相,并已与国内多家文物保护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大数据、算法结合,安全、准确地对文物‘验明正身’,是文物数字化的第一关,科技赋能最终为的是让文物‘活起来’。”壹据技术总经理陈俊华对记者称。
西北工业大学遗产研究院2023年就试用了这套系统,院长程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颇为感叹:“以前就是靠专家把脉,进行断代和鉴真,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很难做到批量;现在使用这个便携式仪器,不但可以做到科学准确度高,还检测快捷,一分钟就能出结果。”在他看来,赋予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新质生产力,是未来的趋势。
古陶瓷有了“DNA”
目前,很多文博单位文物藏品多来源于发掘、采集、收购、拨交、交换、捐赠、旧藏等渠道,以上来源方式除发掘以外,其他渠道来源的文物都亟须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科技认证。
让文物“活起来”首先需要鉴定确认是不是文物,伴随着科技进步,科技检测因为缺少参照标本及大数据分析,权威性也受到质疑;而且对文物要进行无损检测则对科技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2019年和壹据技术合作了这个项目,初衷就是用大数据为古陶瓷产地溯源。”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崔剑锋介绍,2020年,用壹据技术的设备去景德镇做米黄釉的产地溯源,效果不错;那时数据库里有40个窑口数据,现在增加到了110多个窑口,数据库已非常庞大。
在结项意见里的表述则是:“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大数据规模。”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王小蒙表示:2018年前后她在陕西工作时,壹据技术曾带着他们的仪器来到陕西银沟遗址,一开始也有点怀疑,因为作古陶瓷测试分析机构很多,不知道它的长处在什么地方;所以当时先拿出了一些确定的耀州窑瓷器进行检测,结果吻合,又拿了不同产地的瓷器,检测结果都很靠谱,后来就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壹据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介绍,壹据手持式XRF古陶瓷智能检测系统,即X射线荧光光谱仪(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简称:XRF光谱仪),是一种快速的、非破坏式的物质检测方法;X射线荧光是用高能量X射线或伽玛射线撞击材料时激发出的次级X射线,这种现象被广泛用于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特别是在古陶瓷,金属,文物和艺术品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数字化大数据、智能云计算在线分析,可快速解决古陶瓷的窑口及断代,具有无损检测、便携、快速、参考数据链条完整、检测准确率98%以上等特点,为田野考古、墓葬、沉船、生活遗址、博物馆征集、文物缉私等古陶瓷年代及窑口断代提供证据。
“我们的算法是经过海量的数据,且不断在优化,目的就是减少系统的误判率,增加准确率;每检测一件瓷器,报告都有参考标本,这个标本必须和检测物吻合度98%以上,才能确认它是真的。”陈俊华介绍称。
为确保系统在采集检测文物成分时的结果可以保持高度一致,壹据技术会采用校准补偿算法确保不同设备测量同一样本时得到的成分数据均保持在准确计算分析范围内,不会因系统硬件老化导致测量结果偏差。
目前,壹据技术具有多种类标本库,数据库等多项优势,将使古陶瓷鉴定更科学、公正,更具公信力,或将引领古陶瓷检测鉴定行业变革。对此,程圩表示:“如果每个窑址的古陶瓷相当于一个大家族,那这个家族就会有不一样的DNA,每件瓷器上有不同的指纹,以此来进行定位,而不是主观去判断,准确率将大大提升。”
让文物“活起来”
当前,我国古陶瓷文物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出境海关、码头、车站以及快递物流等领域缺乏专职在岗人员,更缺少科技检测设备。工作人员无辨别真假业务能力,在出境监察执行过程中无判断依据,只能放行。
在程圩看来,海关缉私领域在科技检测的加持下,可实现快速、批量对古陶瓷文物进行检测。不止于此,“为高校科研也插上一个科技翅膀,我们遗产院深度合作后,产生了很多成果,我们很多老师,就采用这样一个技术和系统,给相关的瓷器进行鉴定更新,也写了很多的文章。同时,这对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也是一个利好,可以依靠科学手段去伪存真。”他说。
记者翻阅结项意见看到:“该数据库对于考古发掘的遗址、墓葬、沉船等出土(水)瓷器产地溯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解决一些窑口存疑的瓷器以及窑口特征缺失的瓷器残片的产地判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该数据库开发的古陶瓷产地溯源在线分析系统,在一些关键方法上有突破,可通过现场分析,快速在线判断瓷器窑口。实现了无损、原位、在线的智能分析功能,在瓷器无损检测和产地溯源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在瓷器鉴定等研究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非常强”。
对此,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韩建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我们单位来说,想快速运用这个系统,因为有大量的司法鉴定需要做,现在作伪手段太高了,而司法鉴定24小时之内必须出报告。”
“我们是先合作再使用,陕西省文物鉴定中心每年有5万多件鉴定工作量,这个系统的设备便携,只有5斤重,随时可以带到现场,无损检测后一分钟基本上就能出结果,况且窑口还比较丰富。”韩建武称。
据了解,目前,壹据技术XRF手持仪已在北京金中都遗址、上海长江口岸二号遗址、陕西省富平银钩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1)
上一篇: 商品快捷下止连累煤冰市场
下一篇: 浓季不浓 商业商报价贯勾通接安定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污水处理率接近98%为何仍有黑臭水体?专家:污水管网缺失率高,将拉动3万亿元以上市场|走进环博会
-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已投入运行!非法采石挖沙等生态破坏问题将受到常态化监管|快讯
- 生猪6月销售“量价齐降”!越卖越赔,上市公司如何走出亏损泥潭?
- 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快讯
- 下降4.6%!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拖累5月PPI继续下行|快讯
- 央企重组好戏连台,下一步这些领域是整合重点|2023中国经济半年报
- 3月一过人就没了!北京毕业租房市场旺季不旺,楼市小阳春开始退烧?
- 消费复苏!上半年人均支出12739元,预计全年增长10%左右|快讯
- 住建部副部长秦海翔: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快讯
- 深化农村改革又有新部署,深改委会议再提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
- 商务部、工信部等13部门部署促进家居消费,提振内需新抓手为何是它?
- 降幅收窄!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6.8%|快讯
-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快讯
- 又有9名管理人员被查!央企释放强烈反腐信号
-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周11家上市公司被查
- 国常会再提房地产“因城施策”,四大一线城市均已表态,谁来“打个样”?
- 三年起步期建设领跑中西部,成都都市圈如何补齐“创新”短板?
- 商务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快讯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 ,民间投资出现微降|快讯
- 如何破解青年就业难题?各地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四川省长呼吁“帮孩子一把”!
- 最高奖励超25万元!上市公司纷纷出手鼓励生娃:不仅发钱,还有假期
- 又有6000多人拿到了北京户口!积分落户最低分数线为何越涨越高?
- 柴油货车减污攻坚第二阶段怎么减?“绿色成本”平衡难题待解
- 创历史新高!五一小长假首日发送旅客1966.1万人次|快讯
- 端午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预计7100万人次乘火车出行,日均1420万人次|快讯
- 四大养猪巨头被约谈,无关养猪!猪企面临“留人”难?
- 6月10日起12306网站试行在线选铺服务,6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旅客优先分配下铺|快讯
- 单列试验时速达453公里的高铁来了!交会试跑取得圆满成功|快讯
- 卖的越多赔得越多!猪企一季度又亏损了,行业承压局面何时改善?
- 前4月中欧班列货运增长32%,“一带一路”交流进一步加速|快讯
- 经济复苏,再复苏|2023中国经济半年报
- “双碳”背景下环保行业回暖趋势明显,碳监测能成为新的“风口”吗?|走进环博会
- 连续两个月指数下降!中小企业发展4月遇冷背后:仍处于恢复性阶段
- APEC商务旅行卡替代签证5月1日正式实施|快讯
- 产需两弱!5月制造业PMI低于预期,稳增长政策仍需发力
- 上半年进出口20.1万亿元创新高!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
- 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万亿蓝海市场待开拓
- 生产重回扩张区间,需求不足有所改善,PMI短期内仍将低位震荡
- 减税、降息、发力信贷,发改委等四部门聚焦降成本
- 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国常会:要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49家央企2022年度考核获评A级:8家央企连续19年蝉联,能源类央企占比近四成
- 生态环境部答《华夏时报》记者问: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快讯
- 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 3月规上企业营收由负转正!利润仍同比下降|快讯
- 5月消费、投资增速回落,专家建议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发力
- 五一铁路运输1.33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2794万人次|快讯
- 美国丢失中国玉米订单!全球农业贸易流或发生改变,中国进出口优势仍在
- 助企业提前享受优惠!税务总局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方式
- 5月CPI同比上涨0.2%,食品价格继续下降|快讯
- 央企专业化整合再提速!以资本市场为重要平台,超90家公司披露相关事项
- 国企改革预期进一步升温,下半年这些领域值得关注
- 突发!又有9名中央企业管理人员被查|快讯
- 央企重组新动作:中国电建筹划分拆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
- 同比增长5.5%!上半年GDP出炉|快讯
- 高基数叠加菜价下行,4月CPI同比上涨0.1%|快讯
- 同比增长6.3%!前4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4亿元|快讯
- 4月多地用电量增长背后:工业服务业回暖两旺,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 国资委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是关键
- 消费也带不动猪价!上市猪企主动去产能,行业还要“苦撑”多久?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专家预计明年大概率恢复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