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亿元补助资金投向乡村振兴,财政部要求“用好管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民族要复兴,财政乡村必振兴。用好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亿元我国的一个长远大计,是补助部求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
3月21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到突出重要位置,全力做好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工作。
2022年,中央财政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预算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50亿元,同口径较2021年增加84.76亿元,增长5.4%,不仅体现了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要求,还进一步加力。
乡村振兴建设委副秘书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央财政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保持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突出资金支持重点,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强化资金项目管理,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充分体现国家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
“联农带农是乡村振兴的支点,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优先支持,可以说是牵住了‘牛鼻子’。支持联农带农项目(产业)等于抓住了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可以聚集资源、内在驱动,影响连接、集聚集群。总之,因为有了联农带农项目(产业)的优先发展,乡村振兴这个系统工程就能中心开花、重点突破,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孟立联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
据悉,为督促指导各地切实用好管好衔接资金,财政部还会同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总结过渡期第一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过渡期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过渡期继续通过原有资金渠道巩固“三保障”成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围绕聚焦重点地区、聚焦重点任务、聚焦重点环节三个“聚焦”用好管好衔接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脱贫群众增收效果。
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家提出只有农业产业兴旺,才能实现农民富裕,将资金重点支持产业,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体现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政策底线,更是为强农富民提供有力支撑。”
袁帅指出,解决“三农”短板,保证相关项目顺利建设,巩固农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地位和关键性作用、确保农业经济、农业产业稳固提升是农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强化引导各地统筹资金管理和创新投融资模式,则是在方向上更加注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发展,推进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并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通过产业优化、要素集聚、资源流动,推动农业经济整体质量提升带动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
“中央财政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保持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突出资金支持重点,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强化资金项目管理,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充分提现国家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始终放在国民经济重中之重的地位。”袁帅表示。
孟立联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联农带农是乡村振兴的支点,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优先支持,可以说是牵住了牛鼻子。支持联农带农项目(产业)等于抓住了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可以聚集资源、内在驱动,可以影响连接、集聚集群。总之,因为有了联农带农项目(产业)的优先发展,乡村振兴这个系统工程就能中心开花、重点突破,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乡村振兴成果显著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拨款下,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资源要素加速盘活,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袁帅指出,目前乡村振兴成果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目前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三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五是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文明乡风加快培育,数字赋能等治理方式在各地创新发展。
除此之外,返乡创业成效也十分显著,“归雁经济”渐成规模,各试点地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涌现出一批可资借鉴的典型案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远大计,是和统筹不同地区、部门、单位的差异性工作的全局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统领、行业专项规划为支撑、村庄规划为落脚点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实施机制加快完善,规划实施综合效应加快显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袁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前期煤价上涨的空间战时候将被缩短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生态环境部:2022年办理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 “双碳”连续两年成最受关注议题|快讯
- ·商务部调研2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快讯
- ·最新政策去了!770的价钱已经不成为了,到心岸谁皆不能超719元/吨!
- ·50天超百万人次出入境,广深港高铁加开跨境列车12.5对|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为大年三饱其中国支“热战”的鄂我多斯
- ·地震致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停摆:集装箱倒塌、大量船舶等待,全球贸易影响几何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各地经济增长目标确定!21个省份调低预期增速,稳投资促消费成重点
- ·疫情成份影响 市场仍有反对于
- ·“发1度亏1度”价格倒挂!央企煤电企业不惜成本,去年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
-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鼓励工业大省挑大梁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美可以合作,中美应该合作
- ·为甚么夏终秋初煤市走强?
- ·“三孩”可领18000元!沈阳开始发放育儿津贴,除了“发钱”还能如何鼓励生育?
- ·出远门的人多了!一季度铁路客运同比增长66%,货运屡创新高|“经济复苏”调研行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交通银止齐力反对于煤冰净净下效操做 助力释放煤冰先进产能
- ·三一集团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三一集团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鸡蛋市场调查:连降六周后蛋价悄悄“抬头”,未来还会不会有过山车?
- ·2022年9月份祸建省煤冰市场价钱稳中上涨
- ·去年前11月国企实现营收超33万亿元,地方国资会议明确今年七大改革重点
- ·前11月用电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持续恢复中|快讯
- ·解码胡润百富榜十年剧变:马化腾成“前十”唯一元老,地产富豪上榜数占比已腰斩
- ·结束12周连涨,小麦价格冲高回落!消费旺季来临能否提振后市价格?
- ·疫情下9月中小企业服务业PMI重现收缩,全球PMI收缩趋势明确|快讯
- ·“找工作顺利多了”!10月就业形势趋稳,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
- ·百亿订单频现,央企“购物车”装满全球货,看看都买了啥?|聚焦进博会
- ·玉米价格“节节高”背后:东北主产区产量下滑,下游企业库存降至低点
- ·稀土资源整合再下一城!“新老”央企融合,五矿稀土实控人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 ·10月1日起央企将设首席合规官!全面参与重大决策,加强央企合规管理
- ·坚决制止一刀切、层层加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点名郑州、深圳等地|快讯
- ·电煤保供“保量稳价”是根基 煤冰企业“准许老本+公平支益”
- ·三一集团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总理记者会为就业“开药方”|聚焦2023全国两会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闭于减速拷打2022年电煤中经暂开同补签换签相闭工做的报告布告
- ·发改委拟在吉林、内蒙古多地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产业转移为何选在这五市?
- ·超预期!猪价菜价拖累CPI回落至“1时代”
- ·亮相两会“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何再提强化环评?|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中国神华:上半年煤冰斲丧老本涨超两成 中购煤量降降43.5%
-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多方呼吁加强数字化合作|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