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要打造“中国生命科技之城” 胡昌升:力争到2025年,厦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东南网6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加快建设“中国生命科技之城”,将打技昨日,造中重点厦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生攻发布了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命科发展重点和系列产业政策。城主 现场,生物一批企业家、医药投资人应约而来,领域抢抓发展机遇,厦门拓展合作空间,将打技与厦门携手打造“中国生命科技之城”。造中重点 省委常委、国生攻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在大会上讲话。命科市长庄稼汉主持大会。城主 胡昌升宣布,厦门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集群、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中国生命科技之城。 20个生物医药产业相关项目以电子签约方式,在大会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近百亿元。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天时地利人和” 厦门是我国最早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地区之一,去年实现主营收入810亿元、产值665亿元,进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厦门生物医药港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3位,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7家。 在此次“战疫”中,厦门市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团队表现抢眼,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测温枪、负压救护车、检测试剂、医疗器械在内的全链条产品在厦门均可生产,充分展现了厦门市生物医药企业厚积薄发的良好基础和过硬实力。 大会上,胡昌升说,厦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有坚实基础,具备优良环境。厦门有决心、更有信心抢抓机遇、前瞻布局,全力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推动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释放出更大的潜能和活力。 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厦门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中国生命科技之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厦门市将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坚持整体推进与特色发展并重,坚持招大引强与做优存量并重。 厦门将全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人才、资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保障,加快构建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厦门将立足开放优势,广泛开展海内外生物医药交流合作,让厦门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枢纽。 打造“一核多点、市区联动、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制定发布《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00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200亿,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集群、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全面推进创新药物发展工程、医疗器械创新工程、新业态催生工程、企业倍增发展工程、平台基地提升工程、临床研究协同工程、招商引资扩容工程、示范应用惠民工程等八大工程。“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征求意见,制定新型药物、数字诊疗装备、海洋生物等未来产业的专项路线图,推动创新研发、转化中试、临床试验、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等全产业链建设。 主攻9大生物医药重点领域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厦门的主攻方向将更加明确,确定创新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高价值功能性食品、生物制造和生物育种、新兴海洋生物科技、生物医药服务、医疗“新基建”、数字健康器材设备、健康服务等9个领域作为重点,推动资源要素集聚。 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在继续做大做强海沧生物医药港的同时,支持翔安、同安、集美等区合理布局、错位发展,梳理一批适宜生物医药项目发展的产业用地,为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胡昌升指出,厦门市将聚焦重点,加快推动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创新引领发展高地、优质企业集聚高地、载体平台建设高地、成果转化应用高地等“四个高地”。 胡昌升强调,厦门市将强化保障,加快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服务链,形成有利于投资兴业的制度环境和支撑体系。持续强化政策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切实为生物医药企业营造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