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过“猪周期”?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建议深挖每头猪的潜力,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会声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中国是过全国人高质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生猪产业发展对保障老百姓猪肉供应,端好“肉盘子”,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然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养猪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老百姓不仅满足有肉吃,还要更好吃,更健康、更美味。无论从行业健康发展还是满足消费者更高标准的需求看,都需要推动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了多项建议,为推动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过去养猪是靠勤劳辛苦,从2010年至2020年是靠投资拉动,要靠数量扩增,才能承载起现有的研发、技术、人才。但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当前国家养猪密度大,疫病多;导致养殖效率,比如PSY、日增重、成活率等均还有进步的空间,需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突破,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秦英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坦然面对周期
对于生猪行业来说,2023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从养殖收益看,2023年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这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
对此,秦英林表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2023年的亏损属于正常,符合经济规律。充分竞争市场经济利润是0。如果某一年行业利润非常高,一定会在下一个阶段,吸引更多资本进来,导致产能过剩,价格降低,行业亏损,低谷就来了。
需要指出的是,生猪市场一直存在着周期波动,通常以3—5年为一个周期。自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市场已经经历了5次完整猪周期。但不同以往的是,此次猪周期的磨底时间明显拉长。
面对猪周期变化,秦英林指出,看周期要看全周期。在2020年就应该看到2023年的低谷,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经济的眼光,符合企业发展的思考。如果只看到高利润,不看低利润,投资就会带有短视效应,这时候投资是不理智的,被高利润冲昏了头脑。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高利润阶段,都会吸引很多人,都会造成过剩、低谷、踩踏,这些教训是无数次的循环。我们需要汲取经验,否则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
事实上,在生猪价格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的情况下,如何穿越周期是市场对所有猪企的考验。
“周期谁也回避不了,我们能做的是:坦然面对周期,奋力向内求。外部环境是一样的,内因是根本。突破猪周期,靠自己;养猪人体面有尊严,要靠自己。只有向内求,向己求,向下扎根,才能驾驭不确定,向确定性进发。”秦英林坦言。
在此情况下,牧原股份深挖每头猪的生长潜力,力争每头猪600元的利润空间。据了解,在2023年,牧原股份通过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挖潜了139元。
对于未来,秦英林表示,将继续坚持元点发力,底层突破,持续围绕养猪20大技术做创新,以前沿技术成为养猪传统产业中的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猪肉品质,提高养猪效率,推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向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猪肉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秦英林认为,保障猪肉供应是养猪产业发展的基础,“提供物美价廉的猪肉”才是行业存在的价值。
当下,养猪产业需要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做更物美价廉的产品,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把猪养得更好,让行业成本降下来,猪肉价格就降下来了;同时不断提升品质标准,以满足千家万户的消费需求。
“我们虽然从事的是养猪这个环节,但要有全产业链思维,前端种养一体,后端连接着消费者的美好生活。要把养猪融入大农业,大食物体系中去做,依靠技术创新,赋能养猪环节更大的价值,养猪人受人尊重,这是对养猪高质量发展的期望,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秦英林说道。
在他看来,生猪产业面临着五个方面的变革:一是生产模式变革。过去是一家一户养猪。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外部环境的压力让行业快速向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像现在的空气过滤、排风除臭都成了养猪的标配。二是装备变革。不再是机械装备,而是智能装备。三是技术变革。特别是疫病防控技术,如何赶上甚至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找到了路径,现在需要快速去把它落地变现,有了疫病防控技术的应用突破,将会让行业跨越到一个非常高的生产水平上去。四是效率提升。预计很快,我们的生产成绩,就会和欧美国家先进水平达成一个比较高的一致水平。五是猪肉品质会提上去。
“这五大项变革听起来好像很平淡,但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兴衰成败。”秦英林说。
为此,秦英林建议:一是坚定不移加大技术创新。坚持长期主义,向下扎根,从技术元点出发,寻求突破,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养猪技术水平,助推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定不移推进疫病净化,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共建无疫区,打造高健康猪群,提高养猪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生产高品质猪肉;三是支持、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增强粮食安全保障;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养殖场粪肥资源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充分结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五是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以产业问题、企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自然生态)
-
戴要10月12日多天焦企第两轮提涨焦冰价钱100元,古晨主流钢厂多暂已经回问,市场不美不雅看激情较浓。10月份以去焦冰提涨尾要由于煤矿增产预期较强。钢厂利润盈益减轻,对于焦冰减价存矛盾激情,降天需由焦 ...[详细]
-
为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12月4日,我市多部门在开元寺塔广场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联合开展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摆放展板、悬挂 ...[详细]
-
海西晨报讯记者 曾昊然)近日,《厦门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2020版)》[下称《标准2020版)》]正式对外公布。与原标准相比,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了住宅、商业等配建指标。在普通商品住宅方面 ...[详细]
-
金富族贵金属研究院与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本报讯记者宁凯)11月9日,金富族贵金属研究院与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华,中国战略研究会首席科学家崔中,金富族海南)贵金属研究院院长郑润祥,复朗施 ...[详细]
-
国家统计局7月4日宣告的数据隐现,6月下旬齐国煤冰价钱以跌为主。各煤种详细价钱修正情景如下:无烟煤(洗中块,挥收份≤8%)价钱1990.0元/吨,与上期持仄。深入混煤(山西粉煤与块煤的异化煤,热 ...[详细]
-
近期,强冷空气来袭,气温大幅下降,供暖供电需求攀升。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定州电厂积极做出响应,提高热网系统巡检频次,加强供热参数调整,保证热源充足稳定。图为运行人员就地调整热网加热器疏水手动门,保证设 ...[详细]
-
优服务厦门存量房交易登记启动“全程网办”线上办理只跑一趟,为您解读5大新变化厦门日报讯 记者 黄语晴 通讯员 谢小苹 胡嫔嫔)即日起,存量房交易登记将实现“全程网办 ...[详细]
-
全国首创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将逐步推广至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渠道也将进一步拓展厦门晚报讯记者 吴笛)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上午,厦门启动全国首 ...[详细]
-
...[详细]
-
结束一天的采样任务,虽然全身湿透,他们依然露出开心的笑容东南网6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林婕 图片由五院提供)“比原计划起飞时间整整延误了7个小时!但客舱内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