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未及预期,生猪价格旺季不旺!上市猪企提速出栏能否带动全年盈利?
摘要: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岁末年初是需求猪肉旺季,在11月猪肉价格回调后,未及旺季猪肉价格预计在12月份还将出现新的预期盈利回升现象,消费旺季来临;猪饲料价格也会出现回升现象。生猪上市在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双向作用下,价格猪肉价格会出现相应的不旺升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随着腌制腊肉的“年味档期”的开启,猪肉消费的未及旺季旺季也到来了。然而据上市猪企近日陆续公布的预期盈利11月生猪销售简报显示,猪肉的生猪上市价格却没有“旺”起来。 据猪易数据监测显示,价格2022年11月标准体重生猪价格为24.07元/公斤,环比10月下跌2.65元/公斤,跌幅为9.92%,同比2021年11月猪价上涨6.76元/公斤,涨幅为39.0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猪肉价格下行,但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唐人神和天邦食品等多家上市猪企的出栏量却均有增加。其中牧原股份已将2022年生猪预计出栏量区间上调为6100万头至6200万头。 “供需决定市场价格,年末本应为消费市场猪肉旺季,但11月猪肉价格反向下降的原因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便是之前的价格维持在较为高点态势,其次便是在11月份疫情防控所带来的抑制,物流不畅,国内多地餐饮以及堂食受限,综合带来消费市场不旺。”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岁末年初是猪肉旺季,在11月猪肉价格回调后,猪肉价格预计在12月份还将出现新的回升现象,消费旺季来临;猪饲料价格也会出现回升现象。在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双向作用下,猪肉价格会出现相应的升高。” 猪企加速出栏 “肥猪长到了300斤以上就不能再养了,否则成本太高,必须卖了。”《华夏时报》记者从黑龙江省养猪的老关口中了解到,虽然最近的生猪价格有所下降,但是大多数人为了节约成本,还是会加速出栏,将存栏的大体重生猪卖掉。 近期不仅养殖户出栏的积极性在上升,多家大型上市猪企也在加速出栏。其中唐人神以同比增长154.38%的增速一马当先。 在多家大型上市猪企出栏量均有增加的情况下,牧原股份517.1万头的生猪销量仍位居榜首,而温氏股份、唐人神、傲农生物和天邦食品的销售量分别达到196.44万头、23.81万头、44.99万头、46.02万头。 温氏股份表示,肉猪销量提升主要是公司投苗增加和生产成绩提高所致。唐人神声称,公司生猪销量同比环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产能逐步释放,肥猪出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目前多家上市猪企的出栏总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在销量上遥遥领先的牧原股份,前11个月共销售生猪5517.4万头,已超过其在2021年年报中给出的预计区间,即5000万头至5600万头。 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将2022年生猪预计出栏量区间上调为6100万头至6200万头。这意味着,牧原股份今年至少多卖500万头猪。 对此,牧原股份解释道,一方面,今年以来公司加强了对生猪养殖各环节的全流程管理,生猪养殖各阶段效率指标均有提升;另一方面,上半年生猪销售结构中仔猪占比较高,上半年为13.09%,7至11月份为5.93%。 对于上市猪企扩大产量,袁帅表示,可以预见在2023年猪企生猪出栏量也许将面临新的高峰,高峰过后也将带来新的压力,产能的增加必然引动市场价格的下趋。另外值得关注的一个要点是,如今的猪企不只是在“养猪和卖猪”,还表现为业务范畴的增加,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做布局和扩充,核心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企业自身成本压力,开拓新的盈利增长领域点。 “上市公司猪肉养殖成本持续下降,目前盈利情况处于持续改善通道。但上市猪企扩大产量需要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相结合,否则会加大下一步猪周期的振幅和对行业的损害。”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生猪旺季不旺 虽然猪企正在加速出栏节奏,但11月的生猪价格走势却有些差强人意。 据猪易数据监测显示,2022年11月标准体重生猪价格为24.07元/公斤,环比10月下跌2.65元/公斤,跌幅为9.92%,同比2021年11月猪价上涨6.76元/公斤,涨幅为39.05%。 事实上,生猪价格的整体震荡走低在猪企的销售简报中亦有体现。其中温氏股份的毛猪销售均价跌幅较小,为24.11元/公斤,环比下降9.67%。而金新农的11月生猪销售均价在各家猪企中位居榜首,为26.30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影响后商品猪均价为23.63元/公斤),环比下降13.88%。 而牧原股份、天邦食品的11月份销售均价分别为23.33 元/公斤、25.10元/公斤(商品肥猪均价为23.65元/公斤),环比变动为下降10.44%、12.99%。 对于11月的生猪价格下行,洪涛指出,当前生猪供给量明显增加,9月份、10月份压栏和二次育肥生猪在11月初市场情绪松动后开始集中出栏;前期受疫情多点爆发,疫情防控导致局部地区活猪调运受阻,导致集中供给增加;与此同时,九月份以来连续七次抛售中央和地方储备猪肉。且由于猪肉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猪肉腌腊需求滞后且制作量下降超20%;而疫情下的餐饮消费情况,对于猪肉需求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据猪易数据监测数据显示,12月7日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22.32元/公斤,较昨日猪价下跌0.28元/公斤,跌幅为1.24%,较2021年同期17.45元/公斤上涨4.87元/公斤,涨幅为27.91%。 虽然生猪价格至今仍处于颓势,但袁帅认为,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以及最近全国范围内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同时伴随前阶段的市场低迷发酵,养殖端压栏惜售情绪偏低,接下来将带来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综合作用影响下猪肉的价格将伴随着震荡波动态势,预计将出现局部补跌反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炎酷暑日,煤市“易热”反现“阳跌”
- 激活医保码,人脸识别出法经由历程若何办?
- 19家企业被曝光!
- 收费操做!国家图书馆《山海经》知识库里背公共凋谢
- 下贵推销激情亲密转浓 产天隐现地域性提价
- 名目直击⑬会东县新能源质料制制财富园名目:挨制齐州坐异新能源组件提供链基天
- 名目直击㉖小大凉山下本去世态艾草财富园名目│拷打公共下量量掉业删支
- 救济仄易远族横蛮书籍 歉厚馆躲档案老本
- 中国小大唐与陕煤总体签定策略开做战讲
- 2024年下考被迫挖报,教育部宣告十问十问
- 凉山州睁开“牢靠斲丧月”牢靠饱吹咨询日行动
- 规画同药不开价治象,多天上线药品比价系统
- 政策利好释放 煤市背好去世少
- 西昭下速有新仄息!
- 挖报被迫,哪些误区要实时“躲坑”?一文读懂
- 今晚8:00|张荣华:扎根乡村十九载 真情书写育人初心
- 湖北收略煤冰出矿价钱公平区间为每一吨480—630元
- 西昌市那些幼女园招去世报告布告已经出→
- 今日造谣(2024年6月24日)
- 文物呵护法勘误草案两审稿进一步增强文物呵护操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回暖迹象明显!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1年半来新高|快讯
- 鼓励煤炭供应企业积极响应化肥生产企业需求,发改委力促春耕化肥保供稳价
- 商务部调研2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快讯
- 北京通报四家碳核查机构报告被退回,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 完全脱离中国几乎不可能!全球供应链新格局:跨国企业打出“中国+1”战略|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开年建设起跑!北京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多位于发展新区,总投资超420亿元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今年上海国企改革这么干!
- 消费回暖!3月同比增长10.6%|快讯
- 消费回暖竞争加剧,饮料赛道行业巨头创新谋变
- 地震致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停摆:集装箱倒塌、大量船舶等待,全球贸易影响几何
- 制造业非制造业双回暖!1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快讯
- 年后各地“抢人大战”正酣,多地大手笔包机包车跨省招工
- 吴晓求:过度金融化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美可以合作,中美应该合作
- 千亿资产重组要来了!中直股份打响2023年军工央企重组第一枪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 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制造业受益最明显|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不会减
- 成都跻身“2万亿俱乐部”剑指大都市,下一个是谁|万亿俱乐部猜想
- 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预计最高峰发送旅客500万人次|快讯
-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多方呼吁加强数字化合作|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又见“抢票大战”!直击疫情三年后的首个春运:没什么能挡住回家的脚步
- 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快讯
- 最新消息!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快讯
- “三孩”可领18000元!沈阳开始发放育儿津贴,除了“发钱”还能如何鼓励生育?
- 代表委员谈减税降费:纾困解难,切实助企|聚焦2023全国两会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开,整改进度达60%|快讯
- 亮相两会“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何再提强化环评?|聚焦2023全国两会
- 进出口一季度开门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6.8%!外贸企业“出征”广交会
- 猪价回暖,个股集体上涨!“二师兄”的春天回来了?
- 新零售业的中场战事:消费复苏下加速布局,中国品牌颠覆全球零售格局
- 央企投资开门红:前两月完成投资超3500亿元,下一步重点投向哪些领域?
- 去年前11月国企实现营收超33万亿元,地方国资会议明确今年七大改革重点
- 以技术破局!高新技术成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经之路
- 产量迈上了2000万吨台阶后,大豆收购价高开低走,后市如何?
- 各地经济增长目标确定!21个省份调低预期增速,稳投资促消费成重点
-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快讯
-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仍保持扩张态势|快讯
- 一个月三次聚焦风电能源建设,西部将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下一步将瞄准哪些地区?
- 调查!新希望超12亿元资产减值计提为哪般?公司回应“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财务异动透视镜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前两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快讯
- 哈尔滨冰雪经济热起来:春节游客量大涨,订房价格翻了2.5倍|新春走基层
- 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总理记者会为就业“开药方”|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一季度税费收入达79721亿元,全年减轻税费将超1.8万亿元
- 猪价低迷为何龙头猪企却加速出栏?未来猪价要靠消费支持
- 逐月向好!一季度进出口增长4.8%|快讯
- 2022年规上企业利润下降4%,钢铁、疫苗制造行业等降幅较大|快讯
- 1月CPI同比增长2.1%,猪肉价格影响减小|快讯
- 陈文玲:中国全面结构转型拉开大幕|快讯
- 桑百川:建议放开海南岛内免税政策|快讯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可抵扣个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至7项
- “发1度亏1度”价格倒挂!央企煤电企业不惜成本,去年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2月制造业PMI升至10年新高,地产基建加速回暖
- 出远门的人多了!一季度铁路客运同比增长66%,货运屡创新高|“经济复苏”调研行
- 2022年CPI同比增长2%,12月猪肉价格上涨22.2%|快讯
- 人社部:人口负增长不影响劳动力供给,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快讯
- 2月PMI52.6%,制造业景气继续回暖|快讯
- 12月制造业PMI创新低,疫情冲击正在见底|快讯
- 50天超百万人次出入境,广深港高铁加开跨境列车12.5对|快讯
- 高于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快讯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住建部定调2023楼市:“预售制”未一刀切取消,防“金蝉脱壳”,投机炒房仍将严控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
- 春运今日正式开始,首日630万人次踏上返乡路|快讯
- 来自漠河的60吨冻肉到广州了!铁路货运发力高标准运输体系
- 央企整合开年好戏连台!涉及医疗、军工、新能源多个领域
- 外贸平稳开局!前2个月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民营企业占比超五成|快讯
- 扩内需成效初显!前两月投资消费回暖明显|快讯
- 鸡蛋市场调查:连降六周后蛋价悄悄“抬头”,未来还会不会有过山车?
- 税务总局:前2月房地产销售收入由负转正,3月增长17.9%|快讯
- 看病更方便了!河北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 生态环境部:2022年办理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 “双碳”连续两年成最受关注议题|快讯
- 3%!2022年GDP出炉,其中四季度增长2.9%|快讯
- CPI“破1”!菜价领跌,3月同比上涨0.7%|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涉及光伏、风电!传统能源巨头中国能建发力新能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澳门如何发出亚洲科创最强音?
- 解码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深圳北京稳居前三,14个地区超过2000元
- 输血实体经济,减税降费再发力
- 大连买多套房便宜了,契税下调至3%|快讯
-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鼓励工业大省挑大梁
- 直击北京年后招聘现场:线下招聘火爆,宣传单都不够用了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 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重回民政部|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京津冀一体化又有新进展!看病“一卡通行”,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 央企重组又来大动作!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涉及万亿元资产
- 去年央企实现营收39.4万亿元,今年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 彭华岗明确国企改革新方向:下一步重点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中国和印度贡献全球增长的一半: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GDP增长率或达4.5% |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需要倍加努力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将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超预期!猪价菜价拖累CPI回落至“1时代”
- 这家企业“碰瓷”4家央企2家国字头基金,多家央企下场打假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金融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经济复苏”调研行
- 1月15日起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西九龙段恢复运营,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快讯
- 发改委拟在吉林、内蒙古多地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产业转移为何选在这五市?
- 三一集团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香港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定州中学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
- 本周五 2024CBA全明星周末将在厦开启
- 厦门拳馆节后生意火热 女学员比例明显增加
- 各部门做好出行服务助力旅客假期出行
- 厦门出台住房公积金贷款新政 最高可贷144万元
- 今日厦门气温大反转 “断崖式”降温来了
- 厦门再启4条赴省外招聘路线 加大招工引才力度
- 1万元!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厦可申请补贴
-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
- 今起七天厦门天气晴雨相间 气温起伏较大
- 全国首创! 台胞在厦就医报销更便捷
- 春节期间厦门岛内数千个车位免费开放
- “河北净菜”成为“北京好菜”
- 教育部启动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 推动数字教育取得更大突破
- 定州市新华书店海量新书可“借”回家
- 定州:循环经济 变废为宝
- 福建首个医药类公用型保税仓库落地厦门
- 从1数到9,看长三角一体化“久久为功”
- 今年首月厦门海关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超两千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