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陆海一体化治理打造“高颜值”海洋生态
厦门:陆海一体化治理打造“高颜值”海洋生态
3月16日早,高颜值一声汽笛后,厦门一艘环卫船驶出了福建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陆海根据大数据分析研判的体化定位信息,环卫船行驶到位于鼓浪屿附近的治理一片海域上,开始海漂垃圾打捞工作。打造随着水葫芦、海洋枯枝等垃圾不断被捞起,生态这片海域逐渐恢复了干净。高颜值
“过去打捞海漂垃圾,厦门我们只能靠经验找、陆海靠肉眼看。体化现在有了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更先进的治理打捞设备,打捞效率大大提升。打造”船上作业的海洋一名环卫人员说。
1月25日,工作人员在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吊装转运海漂垃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在位于西堤海上环卫码头旁的厦门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记者看到一个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厦门市300多平方公里海域的水文、洋流情况,工作人员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实时对海面情况进行巡视,并可以依托水文、气象部门共享的大数据进行推算,研判海漂垃圾的来源和流向,及时安排环卫船舶进行清理。
该站负责人说,通过10多年来不断扩充力量,如今厦门的海上环卫队伍已经拥有了多艘大型专业船只,并实现了对厦门200多公里海岸线的“全覆盖”治理。
厦门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坐拥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的入海口,随着水流而来的垃圾一度成为厦门主要的海漂垃圾来源。厦门很早就意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的海洋工作协调小组,改变了“九龙治海”的格局,使得不少涉及多部门的海洋治理问题得以更加高效地解决。
“以前一下完雨,或是到了台风天,大量的垃圾沿江而下,堆在厦门各处海岸边上,打扫速度很慢。经过‘海管办’的协调,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成立海上环卫处,组建专业队伍,负责处理海漂垃圾。垃圾清运的效率自此大为提升。”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说。
厦门坚持协同治理思维,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与漳州、泉州等相邻城市协同开展“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形成了源头减量、治污保洁、清理转运全链条的治理工作格局。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体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关口前移”,推进流域治理、城市和农村污水治理、入海排放口整治等,严控和削减陆源污染物。
位于厦门岛外的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村,历来被称为“风头水尾”的干旱缺水地区。记者看到,经过集中收集治理改造后,原本直排海湾的污水统一回收净化,尾水顺着管道流进村旁的几个池塘中。在这里,多种水生植物持续净化水体,池塘边的远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统用这里的水源浇灌村里成片的火龙果植株。
“通过将污水‘变废为宝、吃干榨净’,我们获得的是环境更美、产业兴旺、旅游发展等成倍的效益。”大宅村村民、火龙果种植专业户陈海云高兴地说。
蔡伟中说,厦门近年来一方面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完成了全市1200余个自然村的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全市412个入海排污口名录,对入海排污口逐一开展溯源排查,根据溯源结果“一口一策”进行深度治理。
经过持续努力,厦门全市海域环境质量不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等的水质达标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从五缘湾出发,到椰风寨、黄厝海滩、胡里山、厦大白城……十几公里的“黄金海岸”已成为许多游客来厦门必去的“打卡点”,“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碧海银滩”正成为厦门的一张靓丽招牌。(记者 陈弘毅)
(责任编辑:社会热点)
-
从9月19日起鄂我多斯市消除了纸量煤检票政策,齐数煤检站撤岗,下一步施止煤管职员驻矿办公,齐市施止电子提煤单及电子煤检票,产销纳进数字化操持,纸量煤检票将退出历史舞台。据煤冰江湖真践体味,今日诰日临时 ...[详细]
-
消博会“朋友圈”再扩大:RCEP成员热情高涨,自贸港持续发力
摘要:为了增强消费的内生动力,7月25日启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下称“消博会”),给下半年消费添了一把火。 新华社记者杨冠 ...[详细]
-
全年外贸“稳”了:前7月增速重回两位数,RCEP贸易额同比大增18.8%
摘要:前7个月,受益于我国完整产业链支撑、防疫抗疫支撑、稳外贸政策支撑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较快增长,前7个月的外贸进出口增速已经恢复到了两位数。下半年,随着更多稳外贸政策落地显效,我国外 ...[详细]
-
促进居民消费,带动城市群低碳转型,数字经济赋能京津冀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摘要:作为国家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空间载体,数字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如何有效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同发展,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详细]
-
8月8日,中国煤冰财富协会宣告2022年中国煤冰企业50强名单。该榜单数据隐现,2021年,我国煤冰企业中,共有7家歇业支进逾越2000亿元,11家逾越1000亿元。其中,山东能源总体、国家能源总体、 ...[详细]
-
摘要:数据显示,除了上海、吉林两个疫情较为严重的省市之外,其余大部分省份经济均顶住压力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共计23个省份GDP增速持平或跑赢全国增速。 ...[详细]
-
7家猪企上半年预亏超150亿,猪价涨幅放缓猪企何时能够盈利?
摘要:随着上市生猪养殖企业陆续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一片亏损的惨淡景象仍让人惊心。7家上市公司的预亏最低值合计为150.95亿元,预亏最高值则高达169.5亿元,目前已公布的业绩预告中仅有天邦食品扭亏为 ...[详细]
-
一周内九城宣布常态化核酸检测暂停或降频,杭州、武汉、合肥率先行动!
摘要:《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对常态化核酸检测进行调整的城市,大多位于长三角地区。6月中旬,江苏省海安市、通州湾示范区和安徽省宣城溪县、黄山歙县、黄山市高新区等长三角多地也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详细]
-
为贯彻降真党中间、国务院、国家收改委战能源局有闭电煤中少协签定如约监督工做要供,远日,祸建能源监管办妄想召开电煤中少协签定如约情景监督工做拷打会。祸建能源监管办、省级收电总体、自力收电企业战省内煤碳斲 ...[详细]
-
工业领域碳达峰规划图来了:明确203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