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记者网 > 街头风格
土地二次污染背后的环保争议:土壤污染治理法规十年渐进,谁该为“旧账”买单?
新闻记者网2025-05-18 07:58:15【街头风格】0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11月上旬,陆家嘴集团因土壤污染侵权纠纷,将苏钢集团、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告上法庭索赔超百亿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这桩众说纷纭的“公案”背后,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这一世界性难题也重新回到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11月上旬,陆家嘴集团因土壤污染侵权纠纷,旧账将苏钢集团、土地土壤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告上法庭索赔超百亿的次污新闻,引起了广泛的染背争议。而这桩众说纷纭的后的环保“公案”背后,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这一世界性难题也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里。
过去十年间,在生态环境部的主导下,中国土壤污染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无到有,逐渐完善。从2014年7月出台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到2016年发布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第一部法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再到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开始施行,土壤污染治理才真正有法可依。
而此次争议的焦点问题,也就发生在这标准不断变更的十年之中。“苏钢地块的土壤调查和修复跨越了土壤调查修复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导则密集调整的几年,算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项目总监郭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土壤治理十年“渐进”
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因其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等特征,也给治理修复造成非常大的困难,不仅修复周期长、见效慢,而且成本高,资金投入巨大。在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也是最近十年才开始受到关注,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当中,净土保卫战的行动纲领“土十条”也是最后一个出台的,“大气十条”“水十条”分别是2013、2015年公布的。
而土壤调查和修复行业起步,最早还要追溯到2014年,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出台场地环境调查、监测、风险评估等4个技术导则(HJ25.1-2014,HJ25.2-2014,HJ25.3-2014,HJ25.4-2014)。这是第一份由相关部委发布的全国性技术导则,规定了一个地块要采集多少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在哪采集,怎么采集等等,此前仅有部分地方环保局出台了地方的导则,行业内在具体实践中也主要是参考国外的做法。
“土十条”发布后,2017年土壤污染治理的第一部法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郭磊告诉记者,这也是第一次有法规界定了哪些地块需要做土壤污染调查,即重点行业工业用地再开发为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用地前要做调查,非重点行业工业用地再开发前不需要做调查。“之前是靠原环保部的4个通知(环办〔2004〕47号,环发〔2008〕48号,环发〔2012〕140号,环发〔2014〕66号)来界定,法律效力不高,部分地方重点行业工业用地再开发前也不强制要求做土壤调查。”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了《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明确了适用于土壤调查的土壤质量国标(GB36600-2018)。之前主要参考国外的标准和北京、浙江等地发的地标,以及主要适用于农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为上海世博会制定的《展览会用地质量评价标准》(HJ350-2007)。
“陆家嘴在拍得苏钢地块之前,苏钢地块在2014和2015年做了土壤污染调查。其实那时候土地调查没有法律的强制要求,应该是苏州贯彻执行原环保部的通知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拿现在的标准去审查当时的报告,肯定会发现不合乎现在要求的地方。”郭磊举例,如非焦化区检测项目偏少;未检测半挥发性有机物;土壤采样数量没有现在那么多,不像现在表层和深层土壤都会采集分析,部分检测项目的参考标准比现在宽松很多等等一些问题。
“二次污染”可能存在吗?
直到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土壤污染防治真正有法可依,也彻底解决了土壤污染调查和修复的法律地位问题。特别是明确了土地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需要做调查,扩大了需要调查的范围。另外规定了土壤报告需要由生态环境局和自然资源局组织评审,之前是由建设单位自己组织专家评审,在评审后只需要去生态环境局备案。2019年后又陆续增加和更新了技术导则,开始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对土壤调查的取样、检测等阶段的全流程监管以及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对土壤报告的抽查,整体越来越完善。
然而,在跨越十年的完善调整之后,不少项目的“旧账”问题逐渐浮现,但事实上,这也并非完全不能规避。“如果在修复前根据新的标准和技术导则重新做一遍场地调查,肯定是最严谨的做法。不至于等房子都盖好了、学校建好了再处理,难度就很大了。”郭磊表示。
此外,由于土壤修复技术难度较高,部分企业经验不足导致二次污染的情况现实中也是存在的。2023年初,重庆生态环境局公布了一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从业单位负面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一个类似案例:某地块修复单位由于经验不足,对重金属迁移性强的特点认识不到位,污染土壤、污泥和污水转移处置过程中缺乏防止“跑冒滴漏”的措施,导致土壤污染区域不断扩大,修复难度不断增加。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从业单位负面典型案例的通报”网页截图
他同时指出,修复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二次污染,土壤污染会有一定的特性。比如,如果污染是土壤运输时洒落造成的,那污染范围就会和污染土壤运输路线有强相关性;如果是由于未建设地下水阻隔墙造成地块的污染地下水向周边区域扩散了,那地下水污染的浓度大致上会呈现从该地块向周围沿着地下水流向递减的趋势,会形成污染羽。因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扩散会受地下的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影响而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最终需要由非常专业的机构针对性地作调查进行验证和评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756)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市场幻化莫测,心岸能源煤报价再现小涨
- 目下现古的市场,光看国内供需已经不成为了,国内上的动态也患上闭注,那不……
- 5月份四川省煤冰价钱稳中略涨
- 电厂下调煤冰收受价钱,规画产天煤价焦虑性兜销!
- 业内罕有!焦煤少协延迟调价 煤企告辞盈利“黄金期”
- 进进限价区间后 煤价再度走稳 但总体小大趋向远期易以修正
- 焦冰提涨越拖越易降天
- 市场供需分水岭隐现 心岸煤价将走出低谷
- CCTD:财富需供仍较强 煤市震撼有多少回
- 煤市“三天乐”竣事 市场煤价钱继绝下探
- 水电删了15.9%,秦港5500会正在830元/吨以上!
- 煤价事实下场战擅温同频共振了!产天中购价钱迎去远三个多月的初次上涨
- 内受古商务厅:估量远期煤冰价钱将涨跌震撼运行
- 【江湖不雅见识】推运需供转好反对于产区煤价走强
- 古夏煤价运行相对于晃动
- 需供有限,印僧煤继绝跌!
- 煤市由衰转衰 煤价即将回降
- 北港市场煤价再次进进限价区间 且与当月年度少协价钱好异缩至50元
- 节后第一天降!环渤海心岸价钱
- 北港市场煤价再次背少协接远,进进限价区间 与6月年度少协价钱仅好不到60元
- CCTD:减价过眼云烟,止情回回根基里
- 5月格外受古煤冰价钱环比微降
- 北港煤价降幅扩展大至10元/吨以上 产天价钱战再度挨响 但煤价涨跌互现
- 受煤提供删减,监管仓要谦了?
- 心岸库存压力缓解 夏日煤价仄稳不小大
- 短时候能源煤市场或者将延绝上止!
- 山西省宣告《指面定睹》 煤冰财富要当能源规模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 中国煤科明相第26届天下采矿小大会及展览会
- 少亭科技散漫报告名目获评煤冰止业两化深度流利融会重面推选劣秀名目
- 煤市供需格式偏偏宽松化 夏日煤价仄稳规模削减
- 今日北港煤价继绝上涨,产天呈现赫然改不美不雅
- 下贵需供放缓,炼焦煤价钱启压
- 山西减速焦化止业救命降级 年内将周齐闭停4.3米焦炉
- 北港库存连降半个月 往库200万吨 今日北港煤价涨幅扩展大 产天激情背好 收改委散会+陈说
- 夏日煤价重心将上移 商业商操做空间扩展大
- 浙能电力一年的用煤量小大致正在4000万吨 ,粤电力A进心煤占比约五成
- 5月份湘煤总体真现利润总额1.03亿元
- 山东能源彭庄煤矿: 背“非需供无价钱”节约改擅要价钱
- 内受古收改委:估量6月份煤冰价钱将趋稳运行
- 神华!北港今日最下涨幅超40元/吨&距上次减价仅3天 产天中购再次调涨53元/吨
- 七月份煤价重心将继绝上移
- 下温天气去袭 煤市可可顺转
- 5月份宁夏煤冰价钱降降
- 进进限价区间后 北港煤价今日降幅趋缓
- CCTD:日耗反对于不敷 煤价再次回降
- 从相闭部份最新宣告的数据去看煤冰需供删减情景
- 山西:煤冰小大省的“标致”寻供
- 下贵不美不雅看稀稀,本轮煤价涨势竣事?
- “过眼云烟”的上涨预先,心岸能源煤仍有上涨空间
- 煤价跌的比力任性 甚么光阴迎去触底企稳
- 心岸煤价止跌走仄 国内里扰动煤价身会集开隐现
- 印度雨季煤冰提供短缺,国内电煤远两个月内不会有“燃煤之慢”,煤价反映反映而降!
- 【江湖不雅见识】产区市场救命后仍存上涨能源
- 新疆煤冰市场产销两旺,规画铁路运输量屡坐异下
- 五月份煤价一起狂跌 六月份市场先扬后抑
- CCTD:北港能源煤价钱再坐异低
- CCTD:水电预期转好 动煤延绝下止
- 夏日煤价不会逾越900元/吨体贴
- CCTD:短时候煤市走背探供
- 煤价将迎去止跌反弹止情